诗仙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一千多年前的九月初九日,诗人李白登上龙山,与好友同饮菊花酒,秋风落帽,秋月留人,让李白暂时忘却了朝堂之上、俗世之中的烦恼,得以神游仙境,与月下仙子相逢际会。这是神韵舞台上曾演出过的节目《李白醉酒》。 重阳节正式成为一个民俗节日是始于唐朝,然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慢慢忘记了重阳节的一些延续千年的传统,这也许是因为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个节日背后防疫、驱邪、避灾的意义。 九九重阳的名称来自于道家的阴阳学说。古人相信世间万物皆有阴阳,数字中以六为阴而九为阳,九月九日为重九,也就是重阳。在这一天,因为阳气已经走到了尽头,阴气就要开始上升,阴气又会带来邪气和病气,于是人们就要在这一天驱邪防疫,重阳节的很多习俗,如饮菊花酒、戴茱萸等,都是为了帮助人们顺应自然,用自然的方法来抵抗疫病邪祟的侵袭。 传说中的起源 关于重阳节起源的传说,最著名的要属桓景的故事了。相传东汉时期有个青年人叫桓景,他曾经跟随仙人费长房学道,在学成下山之前,费长房叮嘱他说:“你的家乡汝南有疫病肆虐,九月九日这一天灾难将降临到你的家中,那时你务必要提前准备好红色锦囊,在锦囊中放入茱萸,并带上菊花酒,和家人一起登上高山,这样你们就能够避免灾祸。”到九月九日那一天,桓景果然将茱萸锦囊分给家人,然后叫他们每人喝一口菊花酒,瘟魔果然就不敢近身了。桓景等人在山上待了一日,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家中的牛马牲畜全都暴病而死。从此中原凡是有疫病流行的地区,都会在重阳这一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避祸。 在陕西一带也流传着一个故事,更详细地说明了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相传在骊山脚下住着一家农户,这天男主人从田地回来,遇见一名赶路的算卦先生,天色已晚,算卦先生错过了旅店,想要在男子家中借住一宿。虽然农户家中贫穷、屋宇窄小,男主人仍然接待了他。到了第二天,算命先生临别时留下一句话:“到得九月九,须往高处走。”男主人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想算命先生精通天文易数,他的话一定有高深的道理。于是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就带着全家老小,登上骊山高峰游玩。等到傍晚下山后,发现自家所处的山沟全部被暴涨的河水淹没了。从此骊山附近的人,到九月九日这一天,全都会阖家登山以避邪祟。 驱邪祛病的习俗
其实,这些传说都有其现实的根据和道理,重阳节正值秋冬之交,气候的转变会带来疾病的侵袭。对此,古人的办法是用传统草药来预防疾病。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菊花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茱萸性温热,可以驱寒解毒。所以人们在重阳节时分会开始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汉代《西京杂记》中曾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陶渊明也曾作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因此重阳节又有祛病延寿的意义,而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长久久,所以又有重九祭祖的传统,提醒人们要敬老崇孝,饮水思源,才能够积德而获得长寿的福报。 此外,古人认为阳气清而上扬,阴气浊而下沉,所以秋天登山能够呼吸清新的空气,避免浊气的入侵,是对健康有益的。中国人也有上巳清明踏青,重阳辞青的说法,登山辞青,要辞别温暖的节气,并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这样的习俗蕴含着传统文化中敬畏大自然、顺应四季节气的理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您是否被迫从早到晚在屏幕前工作呢?您是否怀念重阳节的那些传统习俗呢?亲近自然,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花一木,欣赏山水天地的美景,难道不是一种更加愉悦平和的生活方式吗? |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