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联系:QQ:1979263030
华夏传媒网
今天:

湖南青年才俊毛泽东为何不报考北京大学

时间:2021-08-11 11:21 来源:清風明月逍遥客  ■  佚名 点击:

1918年8月15日,湖南青年才俊毛泽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由长沙乘火车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的长途之旅。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助理员。

当时的北大是全国著名的顶级高等学府,特别是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后,“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了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但是,作为湖南青年才俊的毛泽东为何不报考北大,而是只安心做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助理呢?

首选是学历问题。

1913年春,毛泽东被湖南第四师范录取,师范学校为5年制。次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入第一师范。第四师范是春季开学,而第一师范是秋季开学,毛泽东重读了半年预科,到1918年暑期毕业,他实际成为读了5年半的师范生。民国的教育部规定,如果是中等师范生毕业的话,需要先工作几年后,才能有资格报考大学。所以,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毛泽东是不能直接报考北大的。但这不是毛泽东不报考北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资金问题。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毛泽东主持日常会务。新民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中国的出路问题。恰在这时,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来信,告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

当时的法国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急需有一定技艺的劳动力,而中国的勤工俭学生因勤奋聪明、吃苦耐劳的品质颇受法国青睐。为此,法国政府专门赠送给中国500张船票给赴法勤工俭学生。加之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时间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北大校长蔡元培准备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支持把更多的青年送到法国去“以工求学”。

6月下旬,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应该尽力进行。

当时与毛泽东同行的蔡和森、萧子升等大多数成员都因出国补习法语,陆续考进了北大的预备班或北大预科班。杨昌济先生希望毛泽东最好能在北大继续读书,而毛泽东之所以没有报考北大预科班,经济拮据是一个客观原因。

尽管到法国的路费已降到一百大洋,但这对几乎一无所有的毛泽东仍是个无法解决的大数目。毛泽东来北京都是找别人借的钱,所以他必须先找到一份工作来解生活燃眉之急。在蔡元培校长的帮助下,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安排毛泽东当了图书馆助理员,干打扫图书馆、整理图书等轻便工作,每月可领8个大洋的工资,这对毛泽东是一大笔收入。

最关键的是没有报考北大的主观意愿。

毛泽东压根就没有报考北大的意愿,毛泽东在北大上了一些旁听课后,感觉当时一些北大课程太陈旧,太腐朽,不值得花费时间去考北大。而且毛泽东崇尚自学,在混乱、贫困、艰苦的环境里,也会不受干扰,能够坚守自己的目标。在图书馆自学与学校那种“规则繁琐”、“课程”太少相比,更有益于求知欲极盛的他。 毛泽东后来曾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者之一,自己却没有出国,诚如他跟斯诺说:“我觉得我对我自己的国家了解得还不够,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若干年后,胡适曾说过一句最没有绅士风度的话:‘毛泽东不是我的学生,他只是在北大图书馆做事的,按照毛泽东当时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这是彻头彻尾的违背历史事实的谎言。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客服热线:QQ1979263030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