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坏情绪易“爆发”要淡定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巨大压力下的高三考生们越来越不淡定,熬夜、失眠……考生们在考前承受着心理焦灼期。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提醒,作为家长,在这种情况下,更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过平常日子,注意引导孩子进行压力的纾解。父母的心态很重要。父母的心态不改变,孩子的情绪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一份高三生问卷调查显示,40%考生承认高考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值。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会使孩子感到压力。 温方表示,父母吃不好睡不安,甚至指责、抨击、挖苦孩子都是极其不可取的。“你就不如谁家的孩子考得好”“万一你考砸了就……”“我就指望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要不咱家一辈子就这样了”之类的话往往脱口而出,特别容易引发孩子情绪的“暴风雨”,有时甚至引起激烈的亲子冲突。原本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支持的孩子,反而成了父母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还有一种家长,孩子要高考了,依旧每天访亲会友,甚至在家里组织打麻将;有的只忙着工作赚钱,天天加班,孩子遇到事情都找不到人。一直承受高考压力的孩子,面对父母不负责的态度,可能会丧失对高考的信念。 ■强调:父母的这些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会加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动摇自信、增加愧疚心理、导致学习压力更大,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高考。 提醒 作弊首次入刑最高可判7年 来自北京市2016年高考考务工作会上的最新消息,今年高考作弊首次入刑,最高可判7年。 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规定,18种行为属于高考作弊。考生有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其中,组织团伙作弊;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等4种行为,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违规处理办法还规定,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等9种行为将认定为考试违纪。考生有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强调:每年都有考生因无意识地把手机带入考场影响了考试成绩。高考在即,特别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手机带入考场。考生如果把手机带进考场,将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 检查考试用品提前踩点 高考前一天,父母要提醒孩子仔细检查考前必备用品,如钢笔、尺子、身份证、准考证等,将它们装在透明文件袋中,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携带。 高考期间,每天考试出发前,父母要再次提醒孩子重新检查必备用品是否带齐。每年都有考生因忘带东西而无法准时进入考场,这不仅浪费时间,更容易让考生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考试发挥。同时,确保所带用品不出问题,如提前更换电子表的电池,防止手表中途没电;准备好常用的钢笔,最好再另备一支,提前灌好墨水,防止中途没有墨水浪费时间;有需求的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准备湿巾,在头晕紧张时敷额头、眼部、太阳穴等,以帮助提神。 考前一两天,考生和父母可提前到所在考点熟悉周边环境,测算从家到考点所需时间。 ■强调: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语文科和外语科考前30分钟,其他科考前25分钟,考生可持准考证入场。 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心理教师郭丽娜提醒,高考前一周,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提醒孩子注意用脑,不打疲劳战,不再突击偏题、难题、怪题,避免筋疲力尽。过度紧张的大脑难以发挥考生的真实水平,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孩子可慢跑、游泳、做有氧操等,适度锻炼能提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灵敏度、耐久力、抗疾病的能力,为每天紧张的复习提供充沛的精力。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从食物上给孩子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豆制品等,多准备蔬菜和水果,便于孩子吸收营养,增强体力和记忆力,预防感冒和腹泻等疾病。父母不可刻意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过多补充大鱼大肉,过分吃营养品,以免造成肠胃代谢紊乱。高考期间尽量不给孩子吃凉拌菜和海鲜,多在家吃饭,以确保食品安全,避免过敏等。 ■强调:考试前一晚,父母不要让孩子过早上床睡觉,要按最近几周调整好的作息时间休息。如果孩子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无法入睡,可告诉孩子一些放松的办法,如闭目养神、数数等。 |
统一新闻微信 china_zhs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