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疫情冲击对4月份经济运行虽有一些不利影响,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付凌晖提到,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 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巨大的经济体量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抗风险冲击的韧性强。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都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付凌晖指出,今年4月份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冲击严重,但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钢材产量1.1亿吨,原煤产量达到3.6亿吨。“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 基础产业的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农业看,随着各地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加强田间管理,目前冬小麦的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从能源来看,增产保供持续加大,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从基础工业看,主要行业持续增长,供给保持稳定。 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付凌晖提到,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维护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基本生活类商品产销持续增长。4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4月份CPI同比上涨2.1%,保持温和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同比上涨0.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的态势没有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数字产业快速发展,4月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0.3%。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绿色智能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 宏观政策调节也在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近期党中央对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效果不断显现。 付凌晖指出,现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