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微信:china_zhsb

虚晃一枪的“开门立法”只能遇冷

时间:2013-10-07 23:25 来源:未知  ■  admin 点击:
 近日,记者统计发现,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 .7%,发表意见人数只有1人的20条,最多的也只有2人在线提交意见。(《南方都市报》9月2日)

  开门立法遇冷并不是广东一省独有的尴尬。就拿合肥市2013年以来的8项立法来说,近一半在征求意见的环节,参与的市民人数达不到1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这8个立法项目,涉及到房屋租赁、户外广告设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城市绿化管理、修改失业保险条例……可以说,每一项立法都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开门立法”是民主立法的体现,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尊重。按理说,从“关门立法”向“开门立法”转变,积压的民主需求能够获得释放,社会意见应该呈现出井喷之势才对,为何会遇冷呢?

  究其原因,一则在于法律制定过程不接地气,其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得公众失去了参与的热情;二则在于法律的专业和严谨,如果没有相关的注解与说明,很多人看不懂,限制了其参与的可能性;三则在于,民众发表意见的途径太过狭窄,相关的服务没有跟进到位。很多人没有机会上网,即便上网者也很少会关顾有关的官方网站,因此,仅通过官网征求立法意见,不是真正的“开门立法”。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征求意见本身流于形式,使得公众意见并没有获得重视,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有无意见一个样”、“参不参与一个样”的印象。再加之长久以来“关门立法”带来的影响,人们(包括许多人大代表)不太信任“开门立法”的诚意。

  以听证会为例,作为“开门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在现实之中,已沦为“形式化敷衍”,公众只好用“不参与”作为抵抗,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专业听证户”。在一些立法听证上,很多人的意见最后并没有在法律层面得到落实,尤其是一些关联重大的立法更是如此。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时收到23万多条意见,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所征求的意见更多,但最终结果都与公众诉求相差甚远:个税的调整实现了极为有限的进步,而预算法修正案却迟迟未能通过。

  解决“开门立法”遇冷遇,除了做好服务,强化宣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立法过程中,真正实现对民意的尊重,让民意诉求得到更好的实现与落实。唯有做到了“三贴近”的原则,获得了公众的信任,“开门立法”才会名副其实,公众参与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微信热线:china_zhsb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统一新闻微信    china_zhsb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