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舒晓琴(图右)在广州市越秀区调研。 7月23日凌晨,《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发出了一条颇有些无奈的微博。 他写道:“明日,湖北荆门辍刀区政府领导来报社,找我商量息访杨道璋的事。杨道璋夫妇上访20年,政府截访20年,双方都疲惫不堪,无法持续。这次,区政府拿出了很有善意的解决方案,但双方又互不信任,于是都找我这个报道者做中。如果能调解成功,也算是了却一桩心病。” 叶铁桥曾是杨道璋上访经历的主要报道者。1969届湖北沙洋师范学校毕业生杨道璋分配工作后,去单位报到了,却莫名其妙地一直没能上得了班。杨道璋夫妇开始成为荆门市有名的老上访户,2005年,当地政府对他的上访问题做出结论,决定对他补工资、买房子、办退养,但杨道璋却无法认同定出的工资标准和房源位置,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访生涯。 今年以来,杨道璋已6次进京上访,地方政府也6次进京,疲惫不堪。杨道璋是中国信访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杨进行第6次进京上访的当口,履新百日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也展开了密集调研和座谈的行程。 从7月8日开始,舒晓琴的足迹就遍布5个省市,并与近20个省(区、市)的信访局长、县、市委书记面对面座谈,寻求信访破局之道。 与此同时,舒晓琴的一系列表态也凸显,善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也将成为未来中国信访工作的基本思路。 密集调研座谈显迫切 舒晓琴步履紧促。 今年4月19日,时任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的舒晓琴接替赴安徽任职的王学军,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 4月27日,江西宣布了舒的继任者人选。翌日,江西成为舒晓琴就职后第一个调研信访工作的地区。6月份,她还先后赴江苏、安徽调研。 在舒晓琴的主持下,全国信访系统5月下旬还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大调研活动,意欲努力在改进作风中提高信访公信力等。 更密集的调研与座谈行程在7月初全面展开。自7月8日开始,舒晓琴从陕西起步,先后赴山西、天津、海南、广东调研,并先后召开了三场部分市、县委书记和信访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与此同时,国家信访局其他领导也分赴其他地区调研。 舒主持的这三场座谈会分别于西安、天津、广州召开,近20个省(区、市)有关领导按地域就近参加了座谈并畅所欲言。 无论是在调研中,还是座谈中,舒晓琴的讲话总是围绕两个主题展开:其一,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其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调研期间,舒均会见了调研省份的党政一把手,并就信访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在与当地党政一把手会见时,除了肯定当地信访工作绩效,舒也始终没忘记鼓励各地继续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以解决当前信访突出问题。 舒晓琴还告诫各地信访部门领导,要引导群众自觉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行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以理性合理的方式主张权利、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让群众在自身权益的有效保障中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平。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看来,国家信访局此次密集调研与座谈活动,主要目的还在于征求各个地方信访机构和负责人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信访相关政策和制度。 如此频密的调研节奏也凸显了国家信访局在破解信访困境上的迫切之情。 法治成调研关键词 7月18日发布、标题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报道曾长时间置于国家信访局官方网站首页,直到最近才被其他新闻代替,于此也可见该局对此篇文章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在本轮密集调研和座谈中,“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成为舒晓琴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 根据官方披露出来的讲话内容,舒的论述分为两个部分:法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法治对于各级信访部门的要求。 对于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而言,要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规范工作行为,用法律制约公权力,防止因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作风简单粗暴等引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今年年初更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面对各级信访部门,舒要求他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动信访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学者毛立新认为,之前的一些信访解决方式不能真正体现法治的思维,“善用法治不仅体现在涉法涉诉信访事件上,也体现在其他非涉法涉诉事件上”。 毛立新说,涉法涉诉信访事件应该在司法途径里面获得解决,而不是通过信访途径来解决。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就曾表示,实际的信访工作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信访条例规定的内容,“涉诉涉法信访已占到信访总量的60%以上”。 今年1月份,中央政法委公布了2013年的四项改革重点,其中就包括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对于这项改革,中央政法委正在推动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穷尽法律程序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进入终结程序,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再统计、交办、通报。 毛立新认为,目前部分信访者在涉法涉诉案件审理期间就开始信访,“想利用部分地方政府维稳的心理,获得自己的利益,政府过于强调维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谁弄得狠,谁就得到的多,鼓励更多的人走上信访不信法之路”。 在毛立新看来,上访者行为的背后还是司法没有足够的公信力,“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部分司法机关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另一个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包揽了信访案件最终决定权,信访者知道司法机关没办法决定,就不相信你了。” “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上依法行事,在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上也要依法行事。”毛立新说,“为了维稳和考核的需要,不合法的条件、利益都满足也是错误的做法,目前的维稳体制必须改革。” 黑龙江省委巡视组原副厅级巡视专员李克军日前曾表示,在计数排名、一票否决等压力下,以信访为主要内容的“维稳”已经成为高悬在地方官和基层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起,各地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一些地方也开始取消信访考核与信访排名。 乔新生认为,国家现行的《信访条例》关于信访制度的规定存在不少问题,譬如不得越级上访的问题、责任追究机制缺失的问题等,这些都使得独具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 乔新生认为,修改我国的《信访条例》,把它纳入到我国基本法律体系,应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很多信访因态度造成” 除了善用法治,积极研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成为舒晓琴本轮调研反复强调的另一个重点。 在海口调研时,舒晓琴说,信访部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 在毛立新看来,很多信访问题完全是个别地方政府漠视民众利益的态度造成的,“政府粗暴的态度往往使得民众不断上访”。 毛立新说,有时法律规定得很清楚,但民众不理解、不接受,不能信服,这就需要当地干部凭借技巧、态度来做一系列工作,“不能用压制、粗暴的办法,也不能单纯用百依百顺、迁就的办法”,而应该刚柔相济,最终获得各方满意的解决。 用舒晓琴的话来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成为国家信访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最新举措。 5月21日国家信访局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舒晓琴提出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全覆盖的网上信访体系;6月13日,舒晓琴再次表示要实行阳光信访,深入推进网上信访工作,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7月1日,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在原有受理“三农”、社会保障和城乡建设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放开投诉受理内容,并强调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纾缓信访群众的情绪,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截至昨天,国家信访局尚未公布全面放开投诉受理近1个月以来的具体进展。 而针对7月1日当天,国家信访局网上投诉出现的短暂瘫痪现象,《新华每日电讯》分析称,之所以民意汹涌,集体涌向国家信访局网站,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基层维权通道不畅,公众往往遭遇维权天花板。 《中国青年报》则忧虑,网上信访,会不会像前几年兴起的“市长热线”和“市长邮箱”,投诉是投诉、回复是回复,而问题还仍然是那些问题;信访本身需要有问责、考核,对于信访工作中发现的行政问题,政府有没有魄力来追问当事官员,也直接决定着信访工作的实效。 乔新生则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取信于民”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实现主权在民。”他说。 (记者陈良飞) |
统一新闻热线 18610058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