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联系:QQ:1979263030
华夏传媒网
今天:

大数据时代隐私成隐患 “六招”教你防手机泄密

时间:2014-01-30 15:19 来源:新华网  ■  网络 点击:

“愤怒的小鸟”变身“恐怖的间谍”

  美国媒体27日报道,据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早在2007年开始,便利用“愤怒的小鸟”、谷歌地图等热门手机应用软件搜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情报搜集工作理论上可涉及全球约10亿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地图、游戏和社交软件有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利用。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暴露在外泄的风险之下。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六招预防手机泄露个人资料

  1.玩游戏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大部分手机游戏软件不需要连上互联网就能运行,而其配套的广告则需要。因此,打游戏时通过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断网,就能阻止广告自动显现,也能阻止你的个人资料外泄。

  2.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上网

  虚拟专用网络(VPN)能够对所有来往手机的数据加密。使用VPN不能阻止手机软件商和广告商搜集和传送你的个人信息,但是却能增加黑客或间谍监视这一数据传送过程的难度。从苹果的App Store或者Google Play Store就能轻易下载例如Hotspot Shield或者VPN Express之类的VPN软件。

  3. 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

  首先,尽量不要用蜂窝数据网络发微博。相反,应该在手机处于安全、有密码保护的网络环境下,例如在家里的WIFI时才发微博,或在其他社交网站上发布个人信息。事实上,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而是用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发微博。

  4. 关掉WIFI检索、GPS定位功能

  手机上的WIFI检索、GPS定位等功能能够很快地定位你身处的位置。你可能需要进入每一个软件的设置功能里面去关闭其定位功能,不过记得先关掉那些有拍摄功能的软件的定位功能。除非很必要,否则不要轻易使用这些功能。这样,间谍和黑客就不能通过软件数据获悉你身处的位置,或者你去过的地方。

  5. 关掉蜂窝数据网络

  如果你不需要在路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那么最好关掉蜂窝数据网络,等到在安全的WIFI情况下再上网。关掉蜂窝数据网络后,手机还能如常收发短信和打电话,电池还更耐用一些。

  6. 干脆别用智能手机

  如果你想走极端的话,不妨返璞归真,把你的手机“降级”为2007年或以前出产的“傻瓜”手机。所有的手机都可能被追踪,但是很显然,那些无法登录微博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手机,会更难泄露个人资料。

  大数据时代 隐私成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令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网络化和透明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过去,能够大量掌控公民个人数据的机构只能是持有公权力的政府机构,但在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许多商业机构甚至部分个人也可能拥有海量数据,传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式不再奏效。

  相较于传统的个人电脑,手机由于具有即时性和随身性等特点,更能暴露个人隐私。不知不觉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悄悄地被政府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搜集和利用。因此,泄露个人隐私成为智能手机最大的安全隐患。

  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服务商,差别只在于提供个人信息的多少。更复杂的是,由于多重交易以及多个第三方渠道的介入,个人信息以辐射方式外泄,用户别说掌控了,甚至可能连个人信息如何外泄都不知情。

  通常,智能手机包含的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联系人、通话记录,甚至银行账户信息和购买记录等,这些信息涵盖用户生活各个方面,且高度敏感,盗取价值更大,一旦泄露,可能会严重损害用户利益。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心情,或者关注、评论他人,或者通过手机支付网购,这些操作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性。因此,用户常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推销信息和垃圾短信的骚扰,甚至被伪装成好友的犯罪分子诈骗,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相关链接

  “愤怒的小鸟”如何泄密?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这些软件可能正在把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给软件制造商,而且,软件里还可能暗藏广告商安插的追踪技术。这令活泼可爱的“愤怒的小鸟”,瞬间变身为监视甚至窃取个人信息的“老大哥”。

  情报机构将这些软件称为“泄露软件”。根据一份201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文件显示,情报人员通过谷歌地图、Twitter、Facebook和雅虎Flickr等软件,搜集用户所在地、好友名单、浏览记录等资料。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010年对101个iPhone和Android手机软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软件大部分都会把手机的“独特身份证号”——即手机序列号以及用户所在地传给广告商。更有甚者,在此之后,广告商进一步搜集更多手机软件用户的资料。

  掌握手机序列号后,广告商则可以通过多个软件的使用,摸索出特定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及用手机上网时的喜好、特征和习惯,甚至连用户的常住地、收入、爱好、性取向和政治立场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美国国安局如何利用?

    通过全球私人手机网络,美国国家安全局或者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等机构可以截取用户的大部分个人信息。而且,由于手机序列号的缘故,这些信息被打上个人标签,因此,需要的话,美国国家安全局完全可以掌握你目前所处的位置。

  当然,美国国家安全局虽然有能力掌握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但除非与调查有关,否则不一定会仔细查看这些信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7日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非有效外国情报目标”不感兴趣,强调“任何暗示国家安全局对外情报搜集针对美国人日常使用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通讯的说法都不属实”。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称,他们会“精简”甚至“丢弃”所拦截到的美国常住居民的个人信息。但是,该局的“精简规则”允许其保留怀疑目标或者协助调查人士的个人信息。

“愤怒的小鸟”变身“恐怖的间谍”

  美国媒体27日报道,据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早在2007年开始,便利用“愤怒的小鸟”、谷歌地图等热门手机应用软件搜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情报搜集工作理论上可涉及全球约10亿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地图、游戏和社交软件有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利用。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暴露在外泄的风险之下。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六招预防手机泄露个人资料

  1.玩游戏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大部分手机游戏软件不需要连上互联网就能运行,而其配套的广告则需要。因此,打游戏时通过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断网,就能阻止广告自动显现,也能阻止你的个人资料外泄。

  2.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上网

  虚拟专用网络(VPN)能够对所有来往手机的数据加密。使用VPN不能阻止手机软件商和广告商搜集和传送你的个人信息,但是却能增加黑客或间谍监视这一数据传送过程的难度。从苹果的App Store或者Google Play Store就能轻易下载例如Hotspot Shield或者VPN Express之类的VPN软件。

  3. 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

  首先,尽量不要用蜂窝数据网络发微博。相反,应该在手机处于安全、有密码保护的网络环境下,例如在家里的WIFI时才发微博,或在其他社交网站上发布个人信息。事实上,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而是用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发微博。

  4. 关掉WIFI检索、GPS定位功能

  手机上的WIFI检索、GPS定位等功能能够很快地定位你身处的位置。你可能需要进入每一个软件的设置功能里面去关闭其定位功能,不过记得先关掉那些有拍摄功能的软件的定位功能。除非很必要,否则不要轻易使用这些功能。这样,间谍和黑客就不能通过软件数据获悉你身处的位置,或者你去过的地方。

  5. 关掉蜂窝数据网络

  如果你不需要在路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那么最好关掉蜂窝数据网络,等到在安全的WIFI情况下再上网。关掉蜂窝数据网络后,手机还能如常收发短信和打电话,电池还更耐用一些。

  6. 干脆别用智能手机

  如果你想走极端的话,不妨返璞归真,把你的手机“降级”为2007年或以前出产的“傻瓜”手机。所有的手机都可能被追踪,但是很显然,那些无法登录微博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手机,会更难泄露个人资料。

  大数据时代 隐私成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令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网络化和透明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过去,能够大量掌控公民个人数据的机构只能是持有公权力的政府机构,但在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许多商业机构甚至部分个人也可能拥有海量数据,传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式不再奏效。

  相较于传统的个人电脑,手机由于具有即时性和随身性等特点,更能暴露个人隐私。不知不觉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悄悄地被政府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搜集和利用。因此,泄露个人隐私成为智能手机最大的安全隐患。

  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服务商,差别只在于提供个人信息的多少。更复杂的是,由于多重交易以及多个第三方渠道的介入,个人信息以辐射方式外泄,用户别说掌控了,甚至可能连个人信息如何外泄都不知情。

  通常,智能手机包含的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联系人、通话记录,甚至银行账户信息和购买记录等,这些信息涵盖用户生活各个方面,且高度敏感,盗取价值更大,一旦泄露,可能会严重损害用户利益。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心情,或者关注、评论他人,或者通过手机支付网购,这些操作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性。因此,用户常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推销信息和垃圾短信的骚扰,甚至被伪装成好友的犯罪分子诈骗,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相关链接

  “愤怒的小鸟”如何泄密?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这些软件可能正在把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给软件制造商,而且,软件里还可能暗藏广告商安插的追踪技术。这令活泼可爱的“愤怒的小鸟”,瞬间变身为监视甚至窃取个人信息的“老大哥”。

  情报机构将这些软件称为“泄露软件”。根据一份201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文件显示,情报人员通过谷歌地图、Twitter、Facebook和雅虎Flickr等软件,搜集用户所在地、好友名单、浏览记录等资料。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010年对101个iPhone和Android手机软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软件大部分都会把手机的“独特身份证号”——即手机序列号以及用户所在地传给广告商。更有甚者,在此之后,广告商进一步搜集更多手机软件用户的资料。

  掌握手机序列号后,广告商则可以通过多个软件的使用,摸索出特定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及用手机上网时的喜好、特征和习惯,甚至连用户的常住地、收入、爱好、性取向和政治立场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美国国安局如何利用?

    通过全球私人手机网络,美国国家安全局或者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等机构可以截取用户的大部分个人信息。而且,由于手机序列号的缘故,这些信息被打上个人标签,因此,需要的话,美国国家安全局完全可以掌握你目前所处的位置。

  当然,美国国家安全局虽然有能力掌握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但除非与调查有关,否则不一定会仔细查看这些信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7日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非有效外国情报目标”不感兴趣,强调“任何暗示国家安全局对外情报搜集针对美国人日常使用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通讯的说法都不属实”。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称,他们会“精简”甚至“丢弃”所拦截到的美国常住居民的个人信息。但是,该局的“精简规则”允许其保留怀疑目标或者协助调查人士的个人信息。

“愤怒的小鸟”变身“恐怖的间谍”

  美国媒体27日报道,据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早在2007年开始,便利用“愤怒的小鸟”、谷歌地图等热门手机应用软件搜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情报搜集工作理论上可涉及全球约10亿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地图、游戏和社交软件有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利用。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暴露在外泄的风险之下。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六招预防手机泄露个人资料

  1.玩游戏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大部分手机游戏软件不需要连上互联网就能运行,而其配套的广告则需要。因此,打游戏时通过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断网,就能阻止广告自动显现,也能阻止你的个人资料外泄。

  2.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上网

  虚拟专用网络(VPN)能够对所有来往手机的数据加密。使用VPN不能阻止手机软件商和广告商搜集和传送你的个人信息,但是却能增加黑客或间谍监视这一数据传送过程的难度。从苹果的App Store或者Google Play Store就能轻易下载例如Hotspot Shield或者VPN Express之类的VPN软件。

  3. 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

  首先,尽量不要用蜂窝数据网络发微博。相反,应该在手机处于安全、有密码保护的网络环境下,例如在家里的WIFI时才发微博,或在其他社交网站上发布个人信息。事实上,最好不要用手机发微博,而是用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发微博。

  4. 关掉WIFI检索、GPS定位功能

  手机上的WIFI检索、GPS定位等功能能够很快地定位你身处的位置。你可能需要进入每一个软件的设置功能里面去关闭其定位功能,不过记得先关掉那些有拍摄功能的软件的定位功能。除非很必要,否则不要轻易使用这些功能。这样,间谍和黑客就不能通过软件数据获悉你身处的位置,或者你去过的地方。

  5. 关掉蜂窝数据网络

  如果你不需要在路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那么最好关掉蜂窝数据网络,等到在安全的WIFI情况下再上网。关掉蜂窝数据网络后,手机还能如常收发短信和打电话,电池还更耐用一些。

  6. 干脆别用智能手机

  如果你想走极端的话,不妨返璞归真,把你的手机“降级”为2007年或以前出产的“傻瓜”手机。所有的手机都可能被追踪,但是很显然,那些无法登录微博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手机,会更难泄露个人资料。

  大数据时代 隐私成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令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网络化和透明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过去,能够大量掌控公民个人数据的机构只能是持有公权力的政府机构,但在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许多商业机构甚至部分个人也可能拥有海量数据,传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式不再奏效。

  相较于传统的个人电脑,手机由于具有即时性和随身性等特点,更能暴露个人隐私。不知不觉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悄悄地被政府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搜集和利用。因此,泄露个人隐私成为智能手机最大的安全隐患。

  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必须在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服务商,差别只在于提供个人信息的多少。更复杂的是,由于多重交易以及多个第三方渠道的介入,个人信息以辐射方式外泄,用户别说掌控了,甚至可能连个人信息如何外泄都不知情。

  通常,智能手机包含的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联系人、通话记录,甚至银行账户信息和购买记录等,这些信息涵盖用户生活各个方面,且高度敏感,盗取价值更大,一旦泄露,可能会严重损害用户利益。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心情,或者关注、评论他人,或者通过手机支付网购,这些操作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性。因此,用户常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推销信息和垃圾短信的骚扰,甚至被伪装成好友的犯罪分子诈骗,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当网络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后,个人信息的流动性和暴露风险大大增加,而大数据更是令这种隐患的危险性几何数级增加。要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无论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亟待在“亡羊”之前,及时“补牢”。

  相关链接

  “愤怒的小鸟”如何泄密?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或者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这些软件可能正在把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给软件制造商,而且,软件里还可能暗藏广告商安插的追踪技术。这令活泼可爱的“愤怒的小鸟”,瞬间变身为监视甚至窃取个人信息的“老大哥”。

  情报机构将这些软件称为“泄露软件”。根据一份201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文件显示,情报人员通过谷歌地图、Twitter、Facebook和雅虎Flickr等软件,搜集用户所在地、好友名单、浏览记录等资料。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010年对101个iPhone和Android手机软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软件大部分都会把手机的“独特身份证号”——即手机序列号以及用户所在地传给广告商。更有甚者,在此之后,广告商进一步搜集更多手机软件用户的资料。

  掌握手机序列号后,广告商则可以通过多个软件的使用,摸索出特定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及用手机上网时的喜好、特征和习惯,甚至连用户的常住地、收入、爱好、性取向和政治立场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美国国安局如何利用?

    通过全球私人手机网络,美国国家安全局或者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等机构可以截取用户的大部分个人信息。而且,由于手机序列号的缘故,这些信息被打上个人标签,因此,需要的话,美国国家安全局完全可以掌握你目前所处的位置。

  当然,美国国家安全局虽然有能力掌握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但除非与调查有关,否则不一定会仔细查看这些信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7日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非有效外国情报目标”不感兴趣,强调“任何暗示国家安全局对外情报搜集针对美国人日常使用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通讯的说法都不属实”。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称,他们会“精简”甚至“丢弃”所拦截到的美国常住居民的个人信息。但是,该局的“精简规则”允许其保留怀疑目标或者协助调查人士的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客服热线:QQ1979263030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