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14日23时36分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0.97度,东经103.37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四川省地震局介绍,7月14日汶川4.8级地震位于汶川余震区南段,属于汶川余震区的一次起伏活动。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至今已有13年,汶川为何还有余震?“5·12”汶川地震的能量释放何时结束?近期,云南小震不断,与此次汶川4.8级地震是否有关联?新京报记者对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 新京报:“5·12”汶川地震至今已有13年,为何还有余震? 孙士鋐:所谓余震是人为定义的,通常认为地震发生后其能量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在释放的过程中就不断会有地震发生,从而形成地震系列。这个系列中的最大地震称为主震,其后面发生的称为余震,其前面发生的称为前震。以2008年“5·12”汶川地震为例,就是主震、余震型的地震,其前面没有前震,但后面发生了一系列余震。余震衰减很慢,有时长达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有时也会很短,没几天就结束了。 如何划定是否为余震呢?举例来说,7月14日发生的汶川4.8级地震能不能称为“5·12”地震的余震?这需要根据整个地震系列来具体判断,也就是将“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到目前为止的整个地震系列划分出来,如果地震是连续不断的,那么现在这个地震可以称其为余震。如果这中间已经没有地震,那么此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就不太合适。 新京报:未来,汶川还有发生强震的风险吗? 孙士鋐: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2008年发生了“5·12”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这几个区域均分布巴颜喀拉块体,其中昆仑山西口地震位于这一块体西侧,汶川大地震位于这一块体东侧,其他地震也都围绕这个块体,这一组地震相互关联。从现在来看,该块体的能量释放已基本结束,地震活动已经趋于结束。 从时间上来看,2001年至今已有约20年时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幕”,这一幕基本可以翻过去了,7月14日发生的汶川4.8级地震是这“一幕”中不足为奇的一小部分。 新京报:近期,云南陆续有几次地震活动,是否与此次汶川4.8级地震有关联? 孙士鋐:云南本就是多地震的省份,今年开始,这一地区的小震活动确实有明显抬升。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抬升是否为正常的起伏。因为在这种多地震的地区,地震活动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需要进行研判。 另外,要关注小震活动增多后,后面是否有更大的地震,需要经过进行综合判定。这就跟医生看病一样,需要多位专家“会诊”才能下结论。 从目前来看,云南此前的地震与汶川4.8级地震没有关联。这是因为小震都是局部的,谈不到关联的问题。如果是7级、甚至8级地震,从大范围来看,确实有一定关联性,四、五级左右的地震,再加上如果距离相隔较远的话,基本没有关联性。 |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